小編可愛的女兒目前3歲8個月大,想養狗擔心家裡不適合,因此最近在考慮養魚,讓孩子多與動物互動,可以培養他們的愛心。
在都市裡生活,養魚是相對簡便的飼養寵物方式,但每條魚都是生命,都必須被善待,因此還是做點功課,一方面上手,一放面傳授給小孩,一起發掘養魚的樂趣~~
以下文章節錄自<全國教師總公會 教育專業實踐網>
第一次養魚要上手,最忌諱急躁,一開始不建議馬上買魚就放入,要先把硬體設備處理好,運作順利之後才能導入魚隻。
- 準備魚缸、過濾器、打氣機
- 設置好之後,用自來水讓其運作約3-5天
- 放入1-2條小魚,觀察存活狀況
- 再經過1週當魚隻穩定,才逐漸放入其他魚隻
- 每日少量餵食,關於魚隻的食量(放入後5分鐘未食用完畢就是過量,飼料需要撈起來,避免汙染水質)
對初學的幼師來說,大肚魚、蓋斑鬥魚或米奇魚是很好的選擇,因為魚隻體型小,單價也不高,這幾種魚對水質跟打氣的要求也沒有到很高,存活相對容易。
將「養魚」融入幼兒園當中的話……
養魚對幼兒來說是很好的經驗,因為觀察魚兒的生活幾乎是每位幼兒都很喜歡的活動。養魚的過程最具有教育意義就是餵食跟換水這兩件事情。
幫魚隻換水的過程當中,幼兒可以學習如何維持魚缸周圍環境的乾淨,還有練習小肌肉的控制,每週的換水更能建立起幼兒對魚缸愛惜的責任感,經過勞力的付出後,「看著享受乾淨水質的魚隻」是養魚能帶給幼兒的幸福感之一。
至於餵食,更是幼兒最喜歡的事情,但是「餵食」這個動作,卻不能只停留在滿足個人的慾望,餵食者本身必須要學習對被餵食者負責,因為照顧這件事情並不是單方面的,我們需要觀察對方究竟需要什麼,並依據他們的需要來提供適合的方式,這樣的做法才能對彼此有幫助,也才是一個負責任的照顧者。
許多幼兒只知道一直餵食,卻沒有觀察魚究竟要吃多少,導致餵太多而汙染水質。事實上,魚隻不像貓、狗或鳥類等動物有很多表達情感的方式,而且還隔著魚缸,所以,觀察魚隻反而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,如何隔著魚缸看出魚隻的狀態與情感,可說是專屬水族人的驕傲呢!
最後要補充的是,魚的壽命與生命力跟其他生物相比是比較低的,有時候就算做足了準備,還是會不明原因的死掉。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對魚隻可以隨隨便便,相反的,正因為不知道魚隻何時可能會死亡,決定要照顧牠們的當下,我們定要盡全力地做好準備來照顧牠,而當牠真的離我們而去,我們也需要學習看待生命的無常。
簡言之,養魚的活動看似簡單,但透過幼師的引導,卻能讓幼兒在這過程當中學到很多對生命的尊重與觀察的能力。
一起來養魚吧!